淄川区文化和旅游局
标题: 淄川区文化和旅游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打算
索引号: 11370302MB2857817W/2024-5425862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1-24 发布机构: 淄川区文化和旅游局

淄川区文化和旅游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打算

发布日期:2024-01-24
  • 字号:
  • |
  • 打印

2023年,区文化和旅游局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紧紧围绕“三提三争”工作要求,全面推进“聚力在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上‘提效争先’”工作落实,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提振旅游消费为先导,聚力激发文旅产业发展活力

一是擦亮“聊斋故里”城市名片,大力开展旅游节庆和惠民消费活动。区文旅产业突破工作指挥部六大专班现场办公,6天实现聊斋城开门迎客,开园以来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园累计接待游客近140万人次。成功举办第三届聊斋学高层论坛,吸引130多名专家学者、汇集学术成果101篇,并确定聊斋学高层论坛永久落户淄川。开展“淄在购物 乐游山川”惠民消费季,发放12万张景区门票,直接拉动消费890万元,间接拉动社会消费4000余万元;组织开展2023淄博人游淄博赏花季暨“春漾淄川”第十一届齐山樱花节、“非遗SHOW乡村”淄川非遗大集、第四届中国齐艾文化节等30余场主题活动。

二是精准开展宣传营销,提升淄川整体旅游形象。线上发起文旅宣传口号征集活动,制作文旅美食电子地图,联合策划“180天团”活动,借力网红自媒体发布旅游资讯短视频,发布攻略、线路、活动等信息近百条。线下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开展“走进烧烤专列”系列活动,到聊斋城、八大局、钟书阁等网红打卡点精准宣传。举办“淄游自在 川游不息”百家旅行社走进淄川踩线、省内自驾游协会驾行淄博踩线、微博达人和喜马拉雅播客体验采风等活动。以济潍高速通车为契机,在昆仑服务区南、北两区设置展陈空间宣传文旅形象,组织文旅企业参加第三届中国高速公路美食节等活动。

(二)以强化重点项目建设为动力,聚力实现文旅产业有效突破

一是夯实发展基础,不断推动文旅重点项目推进实施。聘请业内专家建立文旅产业发展智库,围绕文旅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策划实施峨庄艺术家之家综合体、齐长城清川上野奢探险度假营、黛青山、淄川健康文化产业园、华糖文创园二期、汉青陶瓷文创园、摘星山乡村旅游开发、潭溪山景区提升改造、太河里文旅商贸综合体及聊斋文化旅游区提升改造等10个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3.5亿元,投资计划完成率103%。

二是打造文旅新业态,持续壮大文化旅游产业矩阵。推出“夜游淄川”系列打卡点,点亮淄川“夜经济”;发布“春漾淄川”十大赏花地,推出六条精品旅游线路。年内,领尚琉璃文化创意园被评为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其淄博玻璃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工业旅游融合发展提升项目入选2023年度山东省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川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甜醋系列获得2023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铜奖;太河镇创建为山东省第二批旅游民宿集聚区,昆仑镇获评山东省精品文旅名镇;东东峪村创建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淄矿社区入选全省第四批景区花村庄;蒲泉瓷悦艺术酒店被评为金星级文化主题酒店;新增三星级民宿7家、四星级民宿4家、五星级民宿1家,星级民宿总数达到13家;潭溪山旅游度假区入选2023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示范景区;朱水湾轻奢度假村、BOBO谷等休闲度假营地入选“2023好客山东露营地图”;齐山风景区被评为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并成功入选第五批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

(三)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依托,聚力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一是积极布局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线下方面,新建2处文化驿站、5处阅读吧,区文化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综合提升50处“5+N”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40处农家书屋提质增效示范点,建成1处图书流动服务点、1处24小时自助借阅柜,新增1处图书馆分馆。圆满完成图书馆评估定级实地测评,获评“国家一级馆”。线上方面,先后举办“淄·春”“淄·秋”线上摄影展,制作线上公益培训小视频700个,持续推出线上直播课程17次。创新推出“区图公开课”栏目16期,开展红色书籍阅读推广、廉洁书目推荐27期,举办线上展览、线上讲座等阅读推广活动580余场次。

二是开展“文惠淄川”公共文化服务提升,推出“阅惠”圈、“艺惠”圈、“学惠”圈。“阅惠”圈方面,持续开展“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我爱阅读100天读书活动等主题阅读活动1200余场次,连续四年荣获“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我爱阅读100天”优秀推广单位;龙泉镇、寨里镇荣获“淄博市全民阅读先进典型书香之镇”荣誉称号,般阳路祥和社区、将军路南苑社区、龙泉镇台头村分别荣获“淄博市全民阅读先进典型书香之村”称号;寨里镇综合文化站荣获“山东省第八届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称号。区图书馆推出“美德信用+全民阅读”借阅模式和微信、支付宝办证服务,简化借阅流程,全年接待读者14万人次,比去年增长52%。“艺惠”圈方面,组织开展“大地欢歌”乡村文化活动年、“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等主题文化活动2000余场,现场观众累计16万余人次。“学惠”圈方面,完成公益性艺术培训1200余场次,累计培训2.4万人次。

(四)以加强保护传承为基础,聚力推动文化遗产守正创新

一是强化文物保护各项基础工作,确保文物安全。完成42处第六批市级文保单位申报、22处省保的“两线”勘定现场调查、前来遗址保护区划调整等工作。《淄川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评审通过。4个村入选第三批省级红色文化特色村培育名单,超全市半数。加强文物安全监管,开展文博单位安全巡查200多家次,组织召开文物安全警示教育、博物馆安全生产月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会及应急演练。渭一窑址被列入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并争取省文保专项资金300万元。严格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全年上报考古调查勘探项目38个,完成29个,总勘探面积138.19万平方米,办理专家调查项目22个,完成考古发掘项目1个。

二是提升博物馆展陈水平,提升服务效能。成功举办第三届淄博窑古陶瓷(国际)学术研讨会,推出“般阳古韵 云游区博”等线上展览52期,“学习强国”发布藏品信息100余条。组织开展“流动博物馆”进校园、进机关、进军营等活动30场,接待研学团体11批600余人次。积极落实博物馆之城建设任务,建成开放淄博师专博物馆,源一博物馆、寅瑄博物馆获评“优秀”等次。组织参加全省博物馆精品文创评选,共计17件(套)产品入选。

三是开展非遗系列展示活动,推动保护传承。持续推进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新增省级代表性传承人6人。振华琉璃、泰山瓷业获评省级非遗工坊,李梓源艺术中心等4家单位获评市级非遗工坊,区级非遗工坊新增10处。组织举办“非遗show乡村”淄川非遗大集、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论坛等活动15场。开展非遗精品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进商超等宣传展示活动10场,组织非遗项目积极参加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第四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等10余项国家和省、市级活动。

(五)以严格执法检查为抓手,不断推动文化旅游市场安全繁荣发展

一是强化文化文物旅游市场执法监管各项工作。通过日常巡查、专项整治和“双随机、一公开”等形式开展执法检查,相继开展各市场领域及“扫黄打非”专项行动14次。全年共检查经营单位1310余家次,出动执法人员5370余人次,立案22件,罚款36.5万元,办结案件覆盖文化、文物、旅游、印刷发行4大市场领域。创建“无小耳朵社区”4家,“无小耳朵街道”1家。淄川区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被评为第七批全省“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在全省第四届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技能竞赛中,我局李玲和段文杰2名同志代表我市取得团体第四名,李玲同志获得案卷纠错科目个人三等奖。

二是不断推动新闻出版广电工作走深走实。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取得成效,建成1个区级平台、13个镇办平台、2个部门平台,城区90台终端设备安装完毕,全区446个村居,已建374个。积极推进城乡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全年共放映城市公益电影51场次,观影人次4033人;完成355个村居、4260场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指导全区65家印刷企业完成年度核验,2022年度全区印刷企业资产总额达74337.62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84343.69万元。

二、2024年工作思路打算

2024年,区文化和旅游局将策划出台文旅深度融合三年攻坚行动方案,以“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突破年”为主线,通过强化项目引领、深挖文化内涵、筑牢产业根基,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跃升,不断加快特色文化旅游高地建设步伐。

(一)聚力实施“五大突破”行动。推进实施年度投资10.9亿元的25个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带动性的重点文旅项目,支撑实施聊斋文化传承利用创新突破、A级旅游景区焕新提升突破、文旅融合新业态培育突破、旅游住宿业提升突破和文旅基础设施建设突破等“五大突破”行动。重点加快推进聊斋文化旅游区项目建设,推动聊斋文化“两创”发展;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推动景区提质升级,以旅游演艺为切入点指导景区创新消费场景;突出加强农旅融合、工旅融合,推进“旅游+”“+旅游”发展,深化多业态融合;以高品质酒店建设为引领,以民宿发展为支撑,提升旅游住宿品质;全面提升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构建畅达便捷交通网络。

(二)丰富提升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加大聊斋文化、鬼谷子文化、齐长城文化、工业遗产文化、乡村文化的挖掘力度,打造具有淄川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引导鼓励景区差异化竞争,引入康养、研学、特色演艺等新型旅游消费业态,加快从单一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型。建立“政府搭台、企业主导、区镇互动、部门联动、游客参与、多业统筹”的全方位宣传推广模式,利用新媒体加强线上宣传积极引流,涉旅企业进行互推,形成宣传合力,不断扩大淄川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持续抓好文化惠民民生实事。一是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争文化中心建成投用。打造提升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0处,提升农家书屋提质增效示范点20处,新建图书馆分馆(服务点)1—2家。二是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积极组织正月十五元宵节扮玩、社区广场文化艺术节、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1000场以上;持续打造“区图公开课”栏目,加强数字化传播普及。三是继续开展“淄川文化云”公益性艺术培训班,预计年培训学员3000余人次,营造“人人参与文化、人人享受文化、人人建设文化”的和谐氛围。

(四)不断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一是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开展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进行一至六批省保中古遗址、古墓葬“两线”勘定工作,整理、完善可移动文物藏品档案。推进公孙墓地壁画保护修复等工程实施,做好龙泉玉石街、淄砚作坊旧址等项目的资金争取工作。推进全区文物长制落实,对重点博物馆、各级文保单位进行安全巡查全覆盖,确保文物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二是严把考古调查勘探关。遵循“既有利于基本建设,又有利于文物保护”的工作原则,实现工程建设与考古调查勘探共促共进。三是抓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初步实现渭一窑址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开放功能,持续开展“般阳古韵、云游区博”等特色展览、活动。开展2024年度区级非遗工坊的申报认定,举办非遗精品展、非遗大集等品牌活动,深入推进非遗进景区、进社区、进校园、进商超、进公共阅读空间等工作。

(五)持续保障文化旅游市场稳定有序。一是大力开展文化市场五大领域专项整治和“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完善对剧本杀、密室逃脱等新兴项目监管,提高文旅场所安全管理规范化水平。二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通过积极参加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理论考试、案卷评查、以案实训等活动,提高执法人员执法办案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紧盯考核任务,增强案源线索发现能力,提高线索成案率,实现六大办案领域全覆盖。三是扎实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2024年实现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