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提案的答复
政协第十三届淄川区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20240051
建议人: 陈飞
主办单位: 淄川区文化和旅游局
答复时间: 2024-07-25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陈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的提案收悉,针对您在本提案中提出的“通过创设传统文化的城市氛围或学习环境,多渠道培养社会群体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的建议,现答复如下:

2024年,淄川区文化馆公益培训以“文惠淄川·‘艺’起出彩”为主题,分春、夏、秋、冬四个阶段打造四季普惠传统文化公益培训。春季公益培训班招收学员近800余名,每周开设培训课程24班次,课程种类涵盖声乐、舞蹈、书画、摄影、萨克斯、聊斋俚曲、京剧等13种,培训内容兼具大众化、个性化、传统化。同时,开设《淄川文化云网播艺术大讲堂》系列线上直播课,在线传授声乐、舞蹈、绘画、大提琴、摄影、萨克斯等技艺技巧,直播在线学员5000余人次,最大化满足广大群众的课程需求,达到良好的艺术普及效果。

根据陈飞委员提出的建议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创新文化服务形式,丰富文化服务内容,着力打造13处“5+N”基层传统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不断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文体活动室、农家书屋、乡村记忆博物馆、百姓大舞台上加大传统文化普及,成为老百姓享受文化、守护乡愁的文化家园。

二是注重打造传统文化品牌工程。淄川区文化馆将持续做好“文惠淄川·‘艺’起出彩”公共文化培训,有效发挥基层文化阵地服务效能,根据地域特色和群众需求,开展“定制化”文艺培训工作,配备专业教师下沉到基层开展各类文化培训,逐步培育镇、村两级的文艺骨干,优化基层文艺骨干人才素养,不断拓展文艺培训覆盖面,把文艺培训送到百姓家门口。同时,结合全区“社区广场文化艺术节”“热土欢歌”大赛、庆祝建党晚会以及各种主题文艺演出等系列文化活动,擦亮我区传统文化方面新名片,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感。

三是加大宣传推广造势工程。下一步区文旅局联合齐鲁晚报、鲁中晨报、淄川工作创办文化专刊,定期发布传统文化资讯,为广大城乡居民解读最新的传统文化项目,展示全区传统文化事业发展的丰硕成果,让传统文化惠民活动的宣传深入农村、社区、家庭,进一步点燃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支持传统文化工作的热情。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予以监督和指导。

 

淄川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7月25日

一、提案理由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和社会的瑰宝,它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记忆,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可以了解和体验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对历史的认知和自我身份的认同。了解、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个人的文化自信和审美能力,提高社会和谐稳定,增加幸福感和生活品质。然而,目前我区传统文化推广和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具体如下: 一是代际传承困难。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接触和理解相对较少,年长者对传统文化的传授和培养需要时间和资源,而现代生活快节奏的催生下,使得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变得更加困难。 二是商业化影响。商业化的导向可能导致传统文化的变异,破坏其原有的内涵和精神。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迎合市场的需求,部分商业化的活动忽略了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导致非正统或国外的商业化形式对传统文化的误解和渲染。 三是现代生活方式。现代生活方式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下降,且传统文化的活动场地和资源受限。 二、建议 一是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教学中通过教材选择和内容设置,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课程设计中,如历史、语文、音乐、数学、艺术等学科,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组织教师研读传统文化如何融入课程,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走进不同年龄段的课堂,起到润物无声的传播作用。 二是通过创设传统文化的城市氛围或学习环境,多渠道培养社会群体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如定期组织传统文化的体验活动,书法、民俗、器乐等,让市民亲身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是文化机构的活动支持。加大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结构的支持,鼓励举办传统文化展览、演出、宣传、讲座等活动,提供场地、经费和人力资源的支持,为文化传承和创新提供平台。 四是数字化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传播。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整理、保存和传播,推动传统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建立在线平台和移动应用程序,提供便捷的传统文化学习体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