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卫生健康局
标题: 认识产后抑郁,远离“蓝色忧伤”
索引号: 11370302MB2859521Q/2025-5500472 文号:
发文日期: 2025-01-13 发布机构: 淄川区卫生健康局

认识产后抑郁,远离“蓝色忧伤”

发布日期:2025-01-13
  • 字号:
  • |
  • 打印

一、什么是产后抑郁

许多产妇在生产后脾气暴躁、爱哭、敏感,其实这就是潜在产后抑郁症的表现,但极易被忽视。甚至有些丈夫看到妻子这样的表现还觉得不耐烦,觉得妻子矫情、胡闹、没事找事……

产后抑郁作为抑郁症的一种,一般在生产后 6 周内发病,发病率在15%~30%。轻度的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但严重的也可持续1~2年,而再次妊娠也会有20%~30%的复发率。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产后抑郁症的平均患病率已达14.7%,这意味着目前我国每年大约有150万左右“不开心”的产后妈妈正经受着“蓝色忧伤”的困扰,严重者甚至会酿成生命的悲剧。
二、为什么妈妈们会得产后抑郁症?
1.内分泌因素。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发现,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患者表现情绪愉快;分娩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时患者表现抑郁。
2.遗传因素。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
3.产科因素。产前心态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相关。产时、产后的并发症、难产、滞产、使用辅助生育技术、第一产程时间长、阴道助产、手术等均会给产妇带来紧张和恐惧,导致生理和心理上的应激增强,诱发产后抑郁症。
4.躯体疾病因素。有躯体疾病或残疾的产妇易发生产后抑郁。尤其是感染、发热对产后抑郁的促发有一定影响;再有中枢神经机能的易感性,情绪及运动信息处理调节系统(如多巴胺)的影响,可能与产后抑郁的发生有关。
5.社会心理因素。
(1)产妇人格特征影响,比如性格偏内向,惯性情绪压抑,无法正确释放;
(2)分娩前心理准备不足,比如意外怀孕或未充足备孕,都会导致有产后抑郁的风险;
(3)产后适应不良,产后早期心绪不良,容易引发产妇关于自身或孩子健康状况的担忧;
(4)照顾婴儿过于疲劳,过程中又睡眠不足,极易影响情绪状态;
(5)产妇年龄小,夫妻关系不和,丈夫的不理解,不作为,公婆的加入增加了家庭成员矛盾,或是孩子出生后周围人的重心从产妇转移到了孩子身上导致产妇的落差;
(6)缺乏社会支持、家庭经济状况、分娩时医务人员态度、婴儿性别和健康状况等等,均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三、产后抑郁症具体表现有哪些?
1.情绪的改变。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表现为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患者常用“郁郁寡欢、凄凉、沉闷、空虚、孤独”、“与他人好像隔了一堵墙”之类的词来描述自己的心情。患者经常感到心情压抑、郁闷,常因小事大发脾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多数时间情绪是低落的,即使其间有过几天或1~2周的情绪好转,但很快又陷入抑郁。尽管如此,患者抑郁程度一般并不严重,情绪反应依然存在,几句幽默解嘲的警句,能使之破涕为笑。一场轻松的谈话,能使之心情暂时好转。患者本人也能够觉察到自己情绪上的不正常,但往往将之归咎于他人或环境。
2.自我评价降低。对婴儿健康过分焦虑;自责,担心不能照顾好婴儿;自暴自弃,自罪感;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与家人、丈夫关系不协调。
3.对生活缺乏信心。不情愿喂养婴儿;觉得生活无意义;主动性降低,创造性思维受损;严重者有自杀意念或伤害婴儿的行为。
4.躯体症状。易疲倦;入睡困难、早醒;食欲下降;性欲的减退乃至完全丧失。
四、如何预防和缓解产后抑郁症?
抑郁症的疼痛要比多数人想象中要严重得多,若用一个词来描述这种痛苦,那么这个词不是“忧伤”,也不是“郁闷”,而是“绝望”。而产后抑郁症的伤害,不仅仅是产妇本人,甚至还可能会祸及到自己的孩子和家人。所以产后抑郁症的影响范围,其实是整个家庭。预防和缓解产后抑郁症,需要医院、社会、家庭和新妈妈自身共同努力。
1.分娩前,产科门诊应该充分了解孕妈自身及家族情况,高度重视存在危险因素的孕妈。孕妈们要学会管理自己等情绪,多学习保健知识,消除孕期的恐惧感和焦虑感。
2.分娩时,丈夫和医护人员应给予孕妈全程支持和鼓励。比如,丈夫可以陪产,缓解紧张感;医护人员多教教孕妈如何顺利生产,包括呼吸、姿势、用力等。
3.分娩后,新妈妈和家庭成员要共同学习对宝宝的护理,营造亲密的母婴关系和家庭环境。丈夫的作用很重要,多关心产妇,多帮助产妇,多调节婆媳关系、家庭关系。
五、自身调节情绪对缓解产后抑郁症的重要性
要想避免产后抑郁症,最重要的一环,还是要靠产妇自身多调节情绪。
1.接受自己的情绪。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情绪是真实的,而且是很正常的反应。不要试图压抑或否认自己的情绪,而是要尝试接受自己的情绪,并寻找适当的方式来处理它们。
2.寻求支持。与亲朋好友、心理医生或支持小组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可以帮助新妈妈减轻负担、得到支持和理解。有时候,仅仅是知道有人理解自己的感受,就能够缓解很多压力。
3.建立日常的放松和减压习惯:尝试一些放松和减压的活动,如瑜伽、冥想、深呼吸、按摩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新妈妈缓解压力、放松身心,并提高情绪状态。
4.改善睡眠质量。睡眠质量对情绪有很大影响。尝试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避免过度使用手机或电脑等影响睡眠的因素。如果新妈妈很难入睡或睡眠质量不好,可以考虑寻求医生的帮助。
5.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健康、适度运动、保持水分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新妈妈维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此外,避免过度饮酒或吸烟等有害行为,这些行为可能会加剧抑郁症状。
6.寻找积极的应对方式。尝试寻找积极的应对方式来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例如,可以尝试学习新的技能或兴趣爱好,或者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新妈妈提高自信心和情绪状态。
六、必要性及时就医
如果作了种种努力,但情况仍不见好转,或者发现自己已不能胜任日常工作和生活,或者有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冲动,那么应该立即寻求医生的帮助,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对自身和婴儿没有副作用的抗抑郁药物,也可以要求医生推荐一位这方面的医学专家或精神治疗专家,以免病情延误,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