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卫生健康局
标题: 淄川区黑旺卫生院【健康科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非药物治疗
索引号: 11370302MB2859521Q/2024-5282083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5-30 发布机构: 淄川区卫生健康局

淄川区黑旺卫生院【健康科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非药物治疗

发布日期:2024-05-30
  • 字号:
  • |
  • 打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非药物治疗

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简称,主要指有气道气流受限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2.74亿人死于慢阻肺,近年来,慢阻肺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不少慢阻肺晚期患者经过肺动脉高压发展成肺心病,晚期患者大部分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劳动和生活自理的能力,给家庭带来了经济压力的同时也带来各种问题。

慢阻肺病程长,即使在稳定期也呈进行性发展,并且病情多变。慢阻肺是不能根治的!但是通过治疗是可以减轻症状、减少发作、控制住病情发展的。

药物治疗是患者普遍采用的治疗方式,但药物不断刺激身体,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患者身体功能受损。而非药物疗法可以在保护患者各项机能的正常运作下缓解患者病情。患者可以采用药物和非药物综合治疗措施,双管齐下,治疗疾病。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七种非药物治疗方式。

戒烟

男性慢阻肺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占总患者的三分之二,很大原因是由于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任何年龄或烟龄的病人在戒烟后都可有效地减缓FEV1下降和病情发展的速度。即使是药物戒烟,其费用也要比治疗吸烟所致健康损害的费用省很多。及早戒烟,是最佳的治疗方法。避免职业环境中的粉尘颗粒、烟雾和有害气体吸入具有同样的意义。

家庭氧疗

慢阻肺患者由于通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从而导致肺动脉压升高,长此下去容易发生慢性肺心病和右心衰竭。长期家庭氧疗,主要目的就是纠正低血氧症,防止和逆转缺氧所致的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同时尽量保持病人的活动能力。根据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长期家庭氧疗是能提高慢阻肺病人生存率的治疗手段。随着很多便携式供氧装置的面世和家庭用氧源的发展,慢阻肺患者得以在家中进行氧疗。通过这种方式,可减少反复住院次数,增强心肺功能,延长患者生命。晚期慢阻肺患者出现缺氧的特征性表现是上楼、排便等活动后,或重症患者平时即可出现口周、手指和脚趾末端紫绀(即比正常人颜色发青),此时可安排氧疗。一般患者在活动时或活动后即应吸氧,以保持手指末端红润1小时为佳。重症患者每日使用氧气应超过15小时。但须注意,吸入的氧浓度不应太大,如吸氧装置上标有氧流量,调至1~2升/分钟即可;若无此标识,可将吸氧管末端对着手背感觉到微风吹过时即可。患者在入睡或锻炼时应增加1升/分钟的氧流量,以避免缺氧。

排痰

慢阻肺患者典型的症状是咳嗽、咳痰,长期咳嗽排痰不畅,容易引起细菌在支气管内聚集和增值,导致急性加重期发作更加频繁和严重。因此要积极进行排痰。

叩背排痰是通过胸壁震动气道使附着在肺、支气管内的分泌物脱落,通过体位引流,使分泌物到达细支气管,通过病人咳嗽排出体外。现结合临床实践及理论,将叩背排痰方法简单概括如下:

方法/步骤

叩背前听诊:用听诊器听诊,了解病人肺部啰音的性质、部位,在啰间较强部位加长时间、加大力度,叩背前后听诊比较。通过听诊了解痰鸣间或湿啰间的部位与性质,增加局部拍背时的力度和时间。有的病人耐受时间较短,这样可以在病人能耐受的时间段内达到较好的效果。

有效叩背排痰方法

方法:两手手指并拢,手背隆起手指关节微屈,呈120度,指腹与大小鱼际着落,利用腕关节用力,由下至上,由两侧到中央,有节律地叩击患者背部持续5~10分钟,手掌根部离开胸壁3~5厘米,手指尖部离开胸壁10~15厘米为宜。叩击时发出空而深的“啪、啪”声响,则表明手法正确。可单手拍背,也可双手交替叩击。频率要快100~200次/分钟。一天应拍3~5次左右。从物理学角度来看,频率越快,放在弹性表面的物体更容易跌落。如果频率太慢,对于排痰是没有效果的。拍背力量应均匀。避开肩胛骨、脊柱,最好在雾化吸入后进行,对其排痰效果更好。雾化吸入将药液变成细微气雾,随着患者吸气而进入呼吸道,可以湿化呼吸道,稀释痰液,降低黏稠度,以利于排痰。然后让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嗽前嘱其深吸气后用力将痰液咳出。叩背同时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果病人有耐受,可以适当增加叩背时间。

运动锻炼

在慢阻肺治疗中,全身运动锻炼是很重要的,经过运动锻炼,使患者身体活动的最大能力和耐受性增加。慢阻肺患者的运动锻炼方法很多,如步行、慢跑、走跑交替、踏车、爬楼梯、太极拳、跳舞等。应根据每位患者的体能、兴趣和条件来选择。 

慢阻肺患者进行运动锻炼时,要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运动方式、锻炼强度以及锻炼时间;运动量宜从小开始,量力而行,逐渐增强运动耐受能力。在开始锻炼时,以慢步行走为主,以不出现气短为度。每次坚持5~10分钟,每日4~5次。逐渐适应后,可将锻炼时间延长每次20~30分钟,每日3~4次。锻炼方式也可逐渐过渡到慢跑、登梯、踏车、家务、太极拳、广播体操、呼吸操、气功等。运动康复重在坚持,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心肺对日常活动的负荷能力就会不断提高,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呼吸肌锻炼

呼吸肌锻炼是满足肺病人稳定期治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可以明显增强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结合其他康复治疗措施,可以预防呼吸肌疲劳和呼吸衰竭的发生。呼吸肌锻炼的方法有: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全身性呼吸体操锻炼。全身性呼吸体操锻炼就是腹式呼吸和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结合在一起,气道进一步改善肺功能和增强体力的作用。

卧式呼吸操

主要是通过胸部扩展、肺部呼吸来改善和增强肺功能。方法如下:

 (1)仰卧,两手握拳在肘关节处屈伸5—10次,平静深呼吸5—10次。

 (2)两臂交替向前上方伸出,自然呼吸5—10次;两腿交替在膝关节处屈伸5—10次。

 (3)两腿屈膝,双臂上举外展并深吸气,两臂放回体侧时呼气,做5—10次。

(4)口哨式呼气:先用鼻吸气一大口,用唇呈吹口哨状用力呼气,做5—10次。

进行以上卧位锻炼一段时间后,也可选取坐位或立位进行。注意:每次从(1)到(4)按顺序做完,由慢到快,循序渐进,每日可做2—3次,每次用8—15分钟完成。身体要自然放松,不要屏气、换气过度。

 腹式呼吸锻炼

慢阻肺患者由于病情进展和胸廓活动的限制,用胸部呼吸会非常吃力,常常会因通气量不足而造成缺氧。进行腹式呼吸练习的目的,在于让患者学会用腹肌的运动来增大肺活量,维持良好的呼吸机能。    

方法:取立位(体弱者可取坐位或仰卧位),一手放于腹部,感知腹部的隆起;一手放于胸前,限制胸部的扩张。吸气时将腹部徐徐隆起,尽量保持胸部不动。呼气时腹部内陷,尽量将气呼出。吸与呼时间之比为1:2或1:3(呼气时间长于吸气时间)。用鼻吸气,用口呼气,要求缓呼深吸,不可用力,每分钟呼吸速度保持在7~8次左右,每日2次,每次10~20分钟。   

饮食营养

合理的膳食结构是慢阻肺患者康复的重要基础。体重正常的病人要平衡饮食,以增加呼吸道的抵抗能力;体重低于正常值的患者,需要供给高热能、高蛋白饮食、以利于受损伤的支气管组织的修复。患者通常因消化道细胞缺氧而造成食欲减退,应采用少量多餐的方式。饮食治疗的目的是供给足够的热能、蛋白质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增强病人机体的免疫力。

心理康复治疗

慢阻肺患者长期受疾病的困扰,加上患者不能劳作、终日坐在屋里或躺在床上,不能参与家庭活动等容易引起烦躁、忧郁、易怒、恐惧、情感淡薄或孤独情绪,并在急性加重期加剧。而这些情绪和心理反过来也会加重病情。所以患者应该消除恐惧和压抑等不良心理状态,以乐观情绪正确对待生活。首先,患者应尽可能地认识自己的疾病,客服自己对疾病的症状的恐惧心理,改善其依从性,从而积极配合治疗。病人还可以通过联谊、互助、交流经验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慢阻肺患者不只限于肺部病变和呼出气流受限,而往往伴有全身性的身心问题。因此要从戒烟、避免致病因素、祛痰排气、康复锻炼、营养支持、家庭氧疗和心理治疗等各个方面综合治疗,并需要结合病情及演变加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