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特殊群体进行心理辅导”建议的答复
淄川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68
建议人: 沈圣慧
主办单位: 淄川区卫生健康局
答复时间: 2023-07-28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沈圣慧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对特殊群体进行心理辅导”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淄川区作为全省首批省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试点区,积极探索社会心理服务新模式,省市专家领导多次在淄川进行专题调研、召开现场会,我们的先进经验得到了省市领导们的高度认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现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开展特殊群体数量越来越庞大,扎实做好此类人群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显得尤为关键,为筑牢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网,今年我区从社会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角度出发,重点开展了以下三项工作

一、加快构建基层社会心理服务网络

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纳入“平安淄川”考核项目,各镇街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心理服务组织体系,制定辖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领导小组和工作职责;依托综治中心,建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完善服务场所建设,配备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人员,组织开展社会心理服务

二、强化基层社会心理服务能力建设

一是完善“三级网络”建设。依托区精防中心建成区级社会心理中心开展心理咨询、团体辅导、情绪宣泄、音乐治疗和沙盘治疗服务,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设置心理沙盘室、双心门诊,19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心理咨询室;依托综治中心、村(居)委、卫生室等场所建成心理活动室(社会工作室)13处,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和咨询。二是优化“三支队伍”服务。组建心理热线专家队伍,负责区级24小时心理热线电话,免费接听公众咨询进行心理危机干预350余人次。建设医疗机构专业队伍,区级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21人,心理咨询师18人,为高危人群、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等特殊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三是加强业务指导。区卫健局结合自身工作职责,为区—镇—村心理咨询室体系建设提供业务指导、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协助制定镇街、社区(村)社会心理咨询工作制度、心理咨询室设置标准和图文版心理咨询室设置技术指南;组织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专家有计划的对专、兼职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人员提供符合基层工作实际、可操作性强的系统培训,加强提升心理服务能力。

三、深入开展基层社会心理服务活动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区卫健局组织开展“心希望”健康服务行动,加大对企业职工、学校师生心理问题预防咨询干预;区总工会深入开展心理健康“五进”活动,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增强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区妇联打造心灵彩虹桥心理健康大讲堂,开展妇女儿童的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服务;区公安分局开展“暖心服务”送基层活动,落实爱警暖警措施,缓解广大民警身心压力;区残联如康家园;区教体局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引导,有效实施心理问题预防咨询干预。淄川区足履实地,从“心”出发,构建起部门单位齐抓共管、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家庭单位尽职尽责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区将继续加强部门沟通协作,认真发总结经验,努力推动全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给更多的特殊群体带来心灵支撑,帮助他们找到心里归宿,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家园。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予以监督和指导。

 

      

 淄川区卫生健康局

2023年7月28日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殊群体数量越来越庞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已经全面展开,但是对于特殊群体的心理疏导还处于起步阶段,从社会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角度出发,对特殊群体进行心理疏导刻不容缓。 依托社区,设立心理咨询室,社区抓好日常监管和对特殊群体的监测,为特殊群体提供心理宣泄的平台,倾听特殊群体的需求,帮助心理问题的预防与调节。对特殊群体的不同需求进行归类、回访、监测及心理疏导的一条龙服务,可以采用一对一咨询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帮扶式疏导,例如创办“老年互助之家”、“孤儿爱心小屋”、“残疾人互爱团队”等,帮助特殊群体找到心理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