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淄川区作为全省首批省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试点区,积极探索社会心理服务新模式,省市专家领导多次在淄川进行专题调研、召开现场会,我们的先进经验得到了省市领导们的高度认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现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开展,特殊群体数量越来越庞大,扎实做好此类人群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显得尤为关键,为筑牢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网,今年我区从社会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角度出发,重点开展了以下四项工作:
一、加快构建基层社会心理服务网络
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纳入“平安淄川”考核项目,各镇街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心理服务组织体系,制定辖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领导小组和工作职责;依托综治中心,建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完善服务场所建设,配备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人员,组织开展社会心理服务。
二、强化基层社会心理服务能力建设
一是完善“三级网络”建设。依托区精防中心建成区级社会心理中心开展心理咨询、团体辅导、情绪宣泄、音乐治疗和沙盘治疗服务,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设置心理沙盘室、双心门诊,19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心理咨询室;依托综治中心、村(居)委、卫生室等场所建成心理活动室(社会工作室)13处,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和咨询。二是优化“三支队伍”服务。组建心理热线专家队伍,负责区级24小时心理热线电话,免费接听公众咨询进行心理危机干预350余人次。建设医疗机构专业队伍,区级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21人,心理咨询师18人,为高危人群、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等特殊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三是加强业务指导。区卫健局结合自身工作职责,为区—镇—村心理咨询室体系建设提供业务指导、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协助制定镇街、社区(村)社会心理咨询工作制度、心理咨询室设置标准和图文版心理咨询室设置技术指南;组织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专家有计划的对专、兼职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人员提供符合基层工作实际、可操作性强的系统培训,加强提升心理服务能力。
三、深入开展基层社会心理服务活动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区卫健局组织开展“心希望”健康服务行动,加大对企业职工、学校师生心理问题预防咨询干预;区总工会深入开展心理健康“五进”活动,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增强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区妇联打造心灵彩虹桥心理健康大讲堂,开展妇女儿童的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服务;区公安分局开展“暖心服务”送基层活动,落实爱警暖警措施,缓解广大民警身心压力;区残联如康家园;区教体局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引导,有效实施心理问题预防咨询干预。淄川区足履实地,从“心”出发,构建起部门单位齐抓共管、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家庭单位尽职尽责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四、淄博市心理健康云平台推广工作
淄博市心理健康云平台作为2023年重大民生实事项目成果,具有为广大居民提供专业、便捷的心理健康服务,提升大众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的良好作用,自发布以来,我局积极推动云平台的推广和使用工作。一是积极与区教体局对接,组织开展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工作,2023年共筛查学生2万余人。2024年经与市精神卫生中心对接,因每年学校班主任调整,重新协调教体局进行统计,为老师发放云平台账号,并于9月份开学后组织2024年度全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工作。二是在卫健系统推广使用心理健康云平台,制定下发《淄川区卫生系统心理健康云平台推广使用的通知》,以自愿参与的形式在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心理测评、放松减压、在线学习等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开展减压纾解,保护好职工心理健康权益。三是加大心理健康云平台推广宣传力度,积极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医疗卫生机构电子屏、宣传栏等方式进一步开展推广宣传工作,让广大群众了解心理健康云平台功能作用,根据个人需要进行心理测评、纾解减压、心理咨询等,让心理健康真正融入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区将继续加强部门沟通协作,认真发总结经验,努力推动全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给更多的特殊群体带来心灵支撑,帮助他们找到心里归宿,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家园。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予以监督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