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划建设开发区卫生院项目”建议的答复
淄川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52
建议人: 宋帅坤
主办单位: 淄川区卫生健康局
答复时间: 2024-05-29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近年来,淄川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和深化医改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强基层、惠民生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推动乡镇卫生院服务体系提档升级,建设开发区卫生院,提高区域群众就医服务质量,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是适应现行医疗卫生格局,实现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度需要。

一、开发区卫生院基本情况

淄川经济开发区卫生院业务用房1850平方米,实有床位16张,科室设置齐全,辅助检查设施完备,能够满足辖区群众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目前开发区卫生院服务人口达到7.3万人,占地面积1650平方米,与我区其他服务人口相当的卫生院相比,面积小、房屋不足等硬件条件问题严重制约了卫生院的医疗发展。

二、目前已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1.实施全区卫生院卫生设施提升项目,2018年开发区卫生院进行了标准化基础设施改造等建设,配备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购置迈瑞生化分析仪和彩色便携式超声仪,提高卫生院的诊断水平;2023年,区里为其增配胃肠镜,促进卫生院整体医疗服务功能的进一步提高。

2.卫生院是淄川区医院医共体成员单位,成立“连续医疗服务办公室”,主动协助群众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等服务,采取“服、请、转”的方式将医疗服务延伸到诊疗、咨询、随访、健康管理等整个健康链条。可与医共体牵头单位实现远程会诊,由“连续医疗服务办公室”发起一次信息化会诊就能完成初步诊断,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百姓少花钱”。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无法诊治的,可通过连续医疗服务模式联系区级医院专家,为患者提供绿色通道,避免来回奔波,减轻就医负担。

3.依托北大医疗淄博医院彭昕名医基层工作站和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帮扶,发展中医、肛肠妇科、口腔等特色科室。“名医基层工作站”的帮扶带动了卫生院业务大发展,极大提升了卫生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将名医专家编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定期开展巡诊和随访等服务,既“坐堂行医”又“上门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市区级名医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赞誉。建立“王瑛名中医工作室”,大力发展中医特色科室建设。以点带面,大力发展中医特色科室建设,形成了以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中医特色科室,辐射范围不断扩大。

4.卫生院2019年成立健康查体中心,借助开发区辖区内高校多、企业多的区域优势资源,大力拓展企业和高校查体业务。通过主动上门、优选流程、强化服务,将卫生院打造成了开发区的区域查体中心。医院开展企业高校查体,既服务了辖区企业高校,又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还为开发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做出了贡献。

5.卫生院立足基本功能定位,着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精细化管理,为辖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为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一次免费健康体检,为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每三个月进行一个随访管理,真正起到群众“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卫生院作为我区“三高共管 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推进工作试点单位,建立三高基地1家、三高之家40家,对“三高”患者开展风险评估和分类精准签约服务,努力实现“三高六病”患者全过程、全周期健康管理。

通过医共体和名医基层工作站的帮扶带动,开发区卫生院的诊疗能力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卫生院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卫生院底子薄、硬件条件差、服务水平低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严重制约了卫生院的业务发展。目前基层医疗机构的规划建设涉及到许多具体的问题,如土地、资金、人员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

下一步,我区将按照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规划,结合我区基层医疗卫生实际现状,不断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医院建设、人才储备等方面的倾斜力度和投入力度,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救治能力和卫生服务能力。

开发区卫生院一期工程用于新冠疫苗接种、儿童疫苗接种、健康教育讲堂、应急物资储备,同时兼有健康小屋、母室等的综合建筑体;为三层建筑,使用医院西南角的地块,以南北方向及东西方向建设为“L”型建筑,总建筑面积约2700平方米。二期作为区域医疗次中心应急病房使用,平战结合,战时用作隔离病房使用,平时作为医院病房,收治普通病人。建筑位于医院西北角的地块,此地块地上建筑已经全部拆除,长宽各30米,拟在此地块上建设长30米,宽15米的三层病房。另外尚需重新建设医疗废物暂存点、医疗废水处理设施、消防水池等配套设施。建设资金需要区财政予以协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