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寨里镇2025年工作计划 | ||
---|---|---|---|
索引号: | 113703020042163198/2025-5506210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5-02-24 | 发布机构: | 淄川区寨里镇人民政府 |
2025年寨里镇将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历次全会精神为指导,突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主题,以“解难题、提形象、转作风”为主线,凝心聚力,攻坚破难,突出特色,真抓实干,擦亮“宝藏寨里”品牌,夯实腾飞奋进根基。
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格局
抓牢项目建设持续发力。2025年谋划总投资82.64亿元的省市区重点项目30个,围绕服务重点项目事项清单,重点解决拆迁进地、手续办理、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促进徕博瑞科研基地、青风新能源等重点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达效。深化以会招商、以商招商、市场化招商,力争完成省外到账资金4亿元、新引进过亿元项目4个。聚力现代产业提质增效。加速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步伐,重点推进总投资4.3亿元悦翔生猪繁育、成达水泥废渣粉、九力建筑预应力叠合板、川岳钙业骨料加工4个技改项目建设;瞄准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加快宝塔新能源废弃资源再生利用、莱钢锚链智能化生产线项目建设;聚焦构建新能源高地,依托华电光伏项目,上游策划光伏支架生产、弱电配电设备项目,下游打造青风、华泰储能项目以及智算大数据中心等平台,打造绿电产业链条,加快淄川东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加速汇聚。促成方大公司、莱钢锚链、宝塔新能源、中稷航空4家企业与重点院校、科研机构进行产品研发技术合作;协助方大工程、宝塔新能源复审高新技术企业,晶山刚玉、鸿瑞信息等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效能。建立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区,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确定企业服务专员、项目挂包责任人,全程跟踪落实闭环服务,为企业送政策、解难题、办实事。
二、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经十路东延整体规划提升,继续开展影响群众出行道路专项整治行动,加强道路养护管理,不断提升整体交通网络集散效能。因村制宜实施供水管网提升改造和社会化服务方式,全力保障居民饮水需求。积极探索“多元化”供热方式,不断提高群众供暖效能。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持续推进“行走的医生、流动的医院”和家庭医生签约精准履约诊疗模式,发挥基层名医工作站、“扁鹊中医阁”、“杏林驿站”作用,确保医疗就诊镇域全覆盖。有序推进35家村级卫生室改造提升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水平。推进老龄事业发展。发挥黑旺医养结合型老年养护院龙头作用,坚持“以医养老、以老养医”,持续推动基本医疗、基本公卫、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持续完善劳动力外流下农村养老保障机制,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三、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激发全域旅游消费活力
做好旅游产业升级。探索以文艺振兴乡村可持续发展之路,依托朱水湾举办首届淄博乡村文化艺术节,带动全羊节、小米节、登山节、露营节、书画交流会等特色主题活动有序开展,打造乡村艺术主阵地。推进甘泉联村党委联建项目进展,全面打造扎山风景旅游度假区品牌,拓展更加丰富的文旅空间。注重特色文化传承。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依托寨里窑、李玉莲木板画等特色非遗,打造非遗工坊,谋划系列文创产品;制定蓼坞全羊、中正富硒农场红果酒制作技艺保护计划,开展传承培训班;以东井村淄川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为载体,打造成省级红色文化特色村,传承红色基因。提升文化服务水平。持续开展文化公益培训班,以黉阳文化艺术团为依托,开展全年不间断送文化下乡巡演活动,做到“一村一年一场戏”,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持续开展重要节庆日汇演、“热土欢歌”比赛、诗词采风、书画展、“书香寨里,阅见美好”读书节等文化活动,为群众节目创作搭建平台,提高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充分宣传展示寨里发展的新气象新风貌新成效。
四、深化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提升形象品质水平。开展突破路域环境提升整治行动,紧盯胶王路沿线环境提升,做好路面修缮、通信线路治理、交通岗亭建设、树木造型修建、墙面喷涂等综合治理;对黉阳路、宋寨路、雁阳路重点路段开展提标治理,对沿线乱摆乱放、加水点、流动商户等现象即查即改,进一步规范集市管理,实现路域环境问题动态“清零”。不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利用好“寨里亲”一网三联积分奖惩,组织好党员村民群体,着力打造镇级示范路和村居示范街,争创和美乡村省级示范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突出打造朱水湾、扎山、邹家、老黑旺等片区特色。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严格耕地保护,力争实现年农业总产值增长6%左右。聚焦农产品深加工,加强村企合作、村校合作、村院合作,加快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打造一批小米杂粮茶叶加工、果酒酿造等农业经济新增长极。加快推进羊肚菌种植基地项目建设,打造全镇农业产品新优势。借助区农广校及镇内田间课堂等培训资源,广泛动员农民参与专业技能培训,确保年内培训人数不少于120人次。探索共同富裕路径。重点推动3个联村党委纵深发展,做好“人才联育、产业联兴、资源联享、品牌联创”文章。依托龙头企业、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因地制宜谋划、梯次推进培育增收项目,强化联农带农机制,推动农户与集体同步增收。做好扶贫产业和衔接资金项目分红方案,加大收益分红力度。依法依规对集体“三资”进行高效、公开经营管理,实现村居“三资”管理全流程全环节的制度化、规范化。
五、强化富硒资源优势,培育区域经济增长亮点
擦亮富硒产业品牌。制定富硒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天然富硒地块扩面增量,依托光大农业、北园府、聊斋农业等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链条延伸,打造富硒产业集群。积极开展“蓼坞小米”、“天然富硒蔬菜”等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维护品牌信誉。年内力争完成富硒果蔬等2—3个特色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积极为南沈(西红柿)、西崖头(蜜薯)等村居申报产业名品村,构建“名优特”产品方阵。开展特色产品推广。建设北方富硒农产品展销中心,以首届北方富硒农产品展销博览会为契机,精心举办富硒产品推介会、展销会,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平台,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推广销售网络,广泛拓展品牌影响力与覆盖范围,打造富硒品牌主阵地。
六、完善风险防控体系,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强化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充分发挥一站式矛调中心力量,统筹整合部门资源,实现信息多元汇聚,运行“警调、诉调、访调”一体化机制,做好社会稳定风险隐患排查化解,无差别受理,一揽子调处。深化基层网格治理。建立完善“上门问事、下沉议事、一线办事”工作机制,统筹网格员、十户长、警务助理、调解员等力量,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实现镇域内矛盾纠纷闭环管理体系。做好民生问题大调查。动态更新服务群众数据库信息,确保底数清、情况明,通过全覆盖大走访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并以见面或电话回访形式与群众沟通办理结果,形成民生诉求“收集—归纳—分解—办理—反馈”闭环链条。
七、守牢安全生态底线,实现可持续发展新突破。
以更实举措推动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穿透式开展道路交通、消防、危化品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对重点企业开展专家检查,落实落细机关干部挂包企业“双向实名制”制度,做好安全生产常态化检查。尽快实现新建道路监控系统并网运行,完成道路配套工程建设,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发生。以更高标准提升生态环境。加快在线企业提升改造,建立在线问题双向反馈机制,实现在线监测监控系统效能最大化。落实“散乱污”企业和闲置院落巡查机制,实现即查即清。强化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常态化做好重点企业协商减排,紧盯VOCs、PM10等指标,确保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只进不退。以更大力度保护自然资源。高标准推进图斑整改,同时加强与自然资源部门联合巡查执法,加强用地审批监管力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聚焦垃圾固废倾倒、私开滥挖、森林防火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完善监控系统,确保全时段、全方位监测。持续开展打击私开滥挖整治行动,坚持“日常巡查+每晚值班人员不定点巡查”常态化模式,发布举报有奖公告,线上线下立体式宣传,进一步加强涉石重点项目监管和隐患点巡查,力争年内完成4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