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河镇:文旅赋能 打造“河”美乡村 | |||
|
|||
|
|||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文旅融合是趋势。太河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文化底蕴深厚、资源禀赋突出优势,旅游公共服务提质升级,绘就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中午时分,在涌泉BOBO谷露营地,孟红霞正仔细擦拭桌椅,等待即将前来就餐的游客。50多岁的孟红霞是太河镇南鼓村村民,乘着文旅产业发展的东风,在“家门口”实现了再就业。“我以前主要是靠打零工,现在在餐厅里收拾卫生,工作不累,还离家近,方便照顾孩子,每月能有3000多块钱的收入,感觉挺好。”孟红霞说。 BOBO谷露营地位于齐长城脚下,紧邻淄河的幸福支流源头,依托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成为太河镇重点开发的文旅项目。“露营+”作为文旅融合的一种创新模式,为太河镇的特色农产品、民宿产业等业态发展带来活力,也为村民提供了新的就业选择。涌泉度假主理人于淼淼告诉记者,2024年,景区全年游客接待量在15万人左右,营业额超200万元。“我们现在为本村及附近村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个。下一步一方面是通过制作文创产品着重弘扬一下我们的齐长城齐文化;另一方面是想向游客推介一下我们当地的农产品,为他们提供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沉浸式体验。”于淼淼说。 太河镇通过创新打造“露营+”“研学+”“红色教育+”等文旅融合新模式,丰富了乡村旅游的产品形态。在求“新”之外,持续做好“土特产”这篇文章,开展太河镇冬季黄河大集、齐山樱花节、潭溪山红叶节等特色主题活动,引客引流引人气,带动当地农产品种植业、采摘业、民宿业的发展,推动手造好品、特色美食、非遗文化等产品的品牌化展销。去年,济潍高速的通车为太河镇打开了发展的新通道,如何用好济南一小时生活圈这张新名片,为各方游客提供更加精细周到的服务成为摆在太河镇党委政府面前的新课题。 今年7月,占地1688平方米的太河镇党群服务中心启用,内设“文旅一件事”服务专窗、文旅驿站、助农直播间等功能区,以精细服务打造对外文旅窗口,擦亮“秀美太河”名片。太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崔丰昌表示,太河镇党群服务中心在充分发挥便民服务作用,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代理服务同时,还定位于为文旅产业服务,重点设置了农文旅产品展示区、全域旅游全景地图、文旅驿站,配备文旅服务专员,直观向游客展示太河好景、好宿、好品。 山东省精品文旅名镇、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山东省级中小学研学基地、第三批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近年来,太河镇在深耕农文旅融合发展中步伐稳,底气足。2024年,太河镇游客接待量达86.67万人次,文旅产业带动就业人数1100余人,农产品销售额达2.1亿元,擘画出“河”美乡村新图景,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下一步,太河镇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持续推进全域旅游品质提升,着眼“一老一小”搭建康养研学“两个平台”,聚焦“一山一水”抓好矿泉水和农文旅“两项产业”,不断提升发展的竞争力和持续力,为淄川区打造全市生态文明高地、特色文化旅游高地贡献太河力量。 “一是提升矿泉水产业水平。坚持保护水资源、打响水品牌、壮大水产业、做活水经济,擦亮‘中国矿泉水之乡’品牌。二是提升农文旅产业竞争力。持续打好农文旅融合组合牌,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会展农业,策划打造太河镇生态旅游项目,积极培育发展越野摩托车等新业态项目,提升太河‘吸客力’。三是打造养老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盘活利用闲置资源,规划建设成集养老、医疗、健康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医养中心。四是打造全域研学实践平台。依托区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和红色文化资源,拓展实践教育、研学旅行和党建培训项目,增强太河发展新活力。”太河镇党委书记张雷说。 作者:赵烜艺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