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挖掘特色文化打造文化休闲综合体”建议的答复
淄川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第21号
建议人: 王宜亮、翟娟、陈玉红
主办单位: 淄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答复时间: 2021-07-26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川人社字〔2021〕53号                 签发人:张伟

                                          

对区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1号关于“挖掘特色文化打造文化休闲综合体”建议的答复

 

王宜亮、翟娟、陈玉红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关于挖掘特色文化打造文化休闲综合体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们对乡村文化振兴方面招才引智和专业培训工作的关注和建议,您们对这方面问题的分析和提出的对策建议等,对我们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很有助益。针对人才不足和培训缺乏制约龙泉镇文旅产业均衡发展的现状,区人社局把人才引进和专业知识及技能提升培训作为纾解上述难题的关键举措,以“强素质、提技能、稳就业”为目标,扎实做好培训对象、培训内容、政策落实全覆盖行动,不断提升乡村文旅产业劳动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具体工作措施如下:

一、建立更加灵活开放的引才用才机制

1、近年来,省、市、区政府始终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为提升人才发展竞争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区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政策。特别是2019年11月,淄博市出台的《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引才用才工作的若干措施》(“人才金政”37条),着眼于提升人才政策示范引领效能,制定了重点人才集聚、引才用才机制、创新创业载体、人才发展生态、保障机制等5大部分37条含金量高、突破力度大的具体措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是目前我区正在执行的力度最大的人才政策,也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区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019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人才金政37条”及配套政策,推进“十万大学生集聚计划”实施,在上海、西安、沈阳、长春、佳木斯分别设立人才工作站,全力打造人才招引“新窗口”。

2、加大各类青年人才招引力度。一是印制我区引才宣传材料,开展送政策进高校、进村居等活动,营造留才用才氛围。二是开展毕业生专项活动。组织开展淄川特色“人才直通车”活动13场,重点做好专科及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引进。到东北、西北等高校开展“名校直通车”14场,177家单位推送岗位需求2965人,达成就业意向1206人次,重点招揽本科及以上学历优秀人才。三是开展温情引才活动。聘请5名人力资源副总,开展9场暖才活动、3场辅导员三进活动和留淄体验活动。

组织开展淄川特色“人才直通车”活动13场,重点做好专科及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引进。到东北、西北等高校开展“名校直通车”14场,177家单位推送岗位需求2965人,达成就业意向1206人次,重点招揽本科及以上学历优秀人才来我区就业创业,为淄川区经济社会 发展及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3、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实施人才安居工程。通过“政策找人、无形认证”,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及时为毕业生发放生活补贴、购房补贴,鼓励毕业生及社会优秀人才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中来。2019年以来,为3392名高校毕业生发放生活补贴3200余万元,为99名高校毕业生发放购房补贴570万元,为101人发放亲情引才奖励101万元。

二、加大专业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力度,创新培训载体

针对当前农村普遍缺少有技能、会管理、懂市场且能扎根农村干事创业的适用型人才,导致很多乡村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区人社局加大技能人才培训力度,积极与各高校科研院所、培训机构进行沟通协调,全年引导4000余人参加岗位提升及岗前培训。开展惠企政策送上门,引导企业以训稳岗提技能,通过技能提升稳定就业,为102家企业16517人发放以工代训补贴825.85万元。

  培训内容与求职者需求相衔接,开设专业与用人单位需求相衔接的原则,引导培训机构改革培训课程,丰富培训方式。组织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劳动者就业素质和就业质量。大力开展创业培训,推动创业带动就业。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结合我区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动向,我们将积极发挥人社部门在招才引智和知识技能培训方面的部门职责,出台更多助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搭建乡村引才聚才平台,提升农村文化技能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支持青年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发挥农村优秀人才的典型带动作用,让更多青年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做好各类文旅人才服务基层工作,聚焦服务乡村振兴服务队、“四进”工作组和“百企建百园”工程,组织各类文旅专家组建服务团队,开展送知识和技能下乡服务活动。

感谢您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予以监督和指导。

 

 

淄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1年7月26日

 

 

(联系单位: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系人:人才开发科,孙峰,5286517;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刘筱瞳,5285959)

  抄送:区人大人代工委、区政府办公室    

建议内容: 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五大振兴之一,是乡村发展的基石,而旅游业的发展更是加快文化振兴的利刃。近来年龙泉旅游业发展迅速,陶瓷、琉璃、铁壶、大缸作为龙泉特色文化项目,起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如何将特色项目有效融合,形成文化休闲综合体,这将是提高龙泉文化事业发展的重之中重。 龙泉琉璃主要以振华琉璃制品为主, 2015年起在政府引导下转型升级,2018年始工业旅游渐起,游客达10余万人次,成为我市文旅战线的靓丽名片。龙泉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以古窑陶瓷博物馆为主,先后有陶瓷泥塑、刻瓷等,各有关产业都有条不紊持续发展。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的重视,我镇在非遗方面成绩显著,龙泉铁壶馆、般阳生活习俗馆、大缸博物馆、三顺博物馆共同支撑起了龙泉非遗的支柱 ,特别是三顺博物錧在今年荣获了车家二家博物馆的较高荣誉,使龙泉在博物馆文物保护方面又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龙泉各类特色文化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各项产业发展不均衡也得到了充分暴露,整合利用上的不充分,资金、人才的缺乏,使下一步发展得到了限制。 建议: 一是广泛宣传推广龙泉特色文化,利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打造网络直播团队,推出网红打卡地,吸引更多人了解龙泉特色文化,激活资源,将琉璃、陶瓷、铁壶、大缸进行资源融合。实行定期推广,定期更新。 二是与上级部门单位做好牵线搭桥,积极拓宽研学基地的开发与申报。依托振华琉璃教育基地资源带动文化教育基地开发,建立信息共享,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将各类研学基地共同推进。 三是增加专项科研技术资金,加大陶瓷、琉璃、铁壶特色研发。打造地方知名旅游目的地、提升资源优势。在原有的琉璃制作、文化体验手工制作项目基础上,开发陶瓷制作、手工体验,能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纪念品。并针对商品设立专营商店,将琉璃、陶瓷、铁壶形成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四是积极对上争取。整合各项争取资金与旅游产业发展项目挂钩,着重打造琉璃、陶瓷、铁壶等特色旅游景区。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参与,“硒”引资本。 五是积极拓展特色研发。我镇积极拓展琉璃、铁壶、陶艺、砂锅等工艺品的开发力度,在原有的琉璃制作、内画、食品制作等文化体验手工制作项目基础上,努力打造成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能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并针对文化旅游商品设立专营商店,通过店内的统一加工包装,形成富有特色、物美价廉的地方产品. 六、积极拓宽培训渠道、招才引智促进发展。一是积极争取优惠政策,组织从业人员赴省内外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适时聘请专家举办各类培训班,对 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二是通过相关部门牵线搭桥,加强高端行业人才合作,并针对不同单位人才需求积极与各大学院对接,引进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