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大力提升供水保障能力的建议”提案的答复
政协第十三届淄川区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20240125
建议人: 孙法斌、冯英岭、刘凤
主办单位: 淄川区水利局
答复时间: 2024-06-21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对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25号提案的答复

 

孙法斌、冯英岭、刘凤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大力提升供水保障能力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用水户参与”的运作思路,通过提高规模化集中供水率、入户率、水质达标率和24小时供水保证率,在农村供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全区供水现状

截至2023年底,全区401个村居44.66万人中,利用区自来水公司以及一干渠供水管网延伸供水的有32.91万人,通过“千吨万人”工程供水的有2.63万人,单村供水的有9.12万人,全区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9.1%,规模化供水工程人口覆盖率达到80%。到现在,除城区供水外,淄博星辰供水公司已逐步接管了原一干渠供水厂以及罗村、开发区的全部村居,岭子、西河的部分村,共涉及102个村13万人。全区农村供水管理新模式正在稳步推进。

二、近年来开展的工作

1、积极探索农村供水管理机制改革。为解决我区现有单村供水工程供水水源独立、较为分散、地形复杂,供水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形式相对单一,管理收费很不规范等问题,我区先后在太河镇淄河片区以及岭子镇南部片区进行了试点。其中淄河试点从2009年7月份开始,由淄博星辰供水公司组建淄河分公司,试点由农村供水协会负责农村供水管理工作,纳入管理的还有3个村庄、1076户。2020年元月,我局委托区星辰供水公司在岭子镇开展了农村供水管理移交试点工作,共涉及李里、林峪、双峪、滴水4个村,按照程序选出了水管员并按时进行上岗培训。经过几年的运行,小范围单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收入与支出相差较大,仅靠自己无法维持运行,需政府财政进行兜底。到现在,除城区供水外,淄博星辰供水公司已逐步接管了罗村、开发区的全部村居,岭子、西河、太河的部分村,共涉及102个村13万人。全区农村供水管理新模式正在稳步推进。

2、扎实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为解决现有城乡供水设施建管分离、“南部供水”水源硝酸盐指标接近临界值等问题,2022年我局委托设计单位先后编制完成了《淄川区城乡供水发展规划》和《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月中旬向区领导进行专项汇报后,又请省市专家、设计单位进行了反复论证,初步确定了“建水厂+水源连通和镇域单村供水连通”的方案。规划投资1.6亿元,新建日处理量5万方水厂1处,铺设各类管道77公里,将48个村进行管网连通供水。项目建成后,可实现我区“三调一引”四大供水工程的连通供水,有效提升全区供水保证率和规模化供水率。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其中连通管道部分已正式运行,农村供水部分已试水。

3、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根据《淄博市水利局关于转发<水利部关于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体系的通知>》(淄水农[2019]4号)、省水利厅《关于转发<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设立农村饮水监督电话和电子邮箱的通知>(办农水函)[2019]443号的通知》要求,每年根据各镇村实际,及时调整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体系,一是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统筹农村饮水安全的组织领导和制度保障工作,承担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二是水利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即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规划实施和指导监督工作,承担行业监管责任;三是供水单位的运行管理责任,即供水单位负责保证正常供水和日常管理工作,承担运行管理责任。

4、专业化经营管理。根据水利部“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我区于2020年4月21日召开了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确定加强农村供水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利用星辰供水公司专业化、规范化管理优势,逐步推进公司化管理新模式。目前已将区级一干渠供水经营管理权移交淄博星辰供水有限公司,区级改革已完成。于4月12日召开会议,专门研究推进昆仑镇供水工程移交工作,初步确定了不涉及产权移交的总体原则,先期完成管理权和经营权移交,后续再进行现有工程改造、人员安置等相关工作,目前相关工作正在紧张推进中。

三、下一步打算

1、计划实施淄川区2024年农村供水提质增效工程建设,投资2.3亿元,结合资金到位情况,分批新建水质化验中心1处,信息化中心1处,新建一体式加压消毒设备4台套,铺设管道160余公里,利用星辰供水公司水源及现有深井水源,逐步将基本符合连通条件的100个村的村外管道进行连通供水,全部连通后提升规模化供水率至95%。目前已委托设计单位完成了实地测量,项目可研报告已完成初稿,并向区分管领导进行了专题汇报,施工图设计已基本完成。资金来源方面,计划通过与有实力的公司进行合作带资建设或者通过平台融资解决。

2、计划实施2024年度农村供水维修养护项目建设,投资315万元,在太河、西河等镇完成维修养护工程12处,覆盖人口2.5万人。目前寨里、龙泉等镇已开工建设,计划12月底前全部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予以监督和指导。

 

 

淄博市淄川区水利局

                                                               2024年6月21日

一、提案理由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结合我区实际情况,以全面改善农村饮水条件,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为目标,以提升镇村管网安全运行水平,最大限度与城市供水管网连通整合为导向,以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为主题,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服务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为主线,健全完善支持政策,加快推进资源整合,按照“先易后难、逐次接管、城区辐射、提升规范”原则,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确保城乡居民都能享受高质量供水服务,增进了民生福祉,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但还面临一些困难和不足。 存在问题: 一是按照经营主体及水源管网建设状况,淄川区城乡供水主要分为:城市公共管网供水、乡镇社会化供水和村居、企业、单位自供水三个层次。城乡饮水安全保障体系,一体化、规模化、集中式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管理同服务”体制还未形成,管网资源分散,建设、经营、管理各自为政,管网资源人为分割,水资源分配和管网建设存在着很大的浪费,专业化、智慧化管理有待完善。 二是资金到位率不足,由于基层财力不均,供水单位特别是多数村集体严重缺乏资金,无力进行管网改造,已严重影响工程进度,致使多项工程无法按照合同工期要求实现竣工通水,造成管网设施陈旧、漏损率高、供水能力不足和水资源浪费,影响我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整体推进。三是工程综合效益得不到发挥,形不成统一的集中管理体制,有的同一个镇内,不同的村水价都不同。 二、建议 (一)以“水源整合、市场整合、城乡一体”为目标,统筹全区现有供水单位,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以星辰供水为主体和依托,吸纳相关业务职能,发挥资源优势、管理优势、政策优势、服务优势,着眼长远、布局全区,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区域供水体系,加快推进区域供水规范化、智慧化,实现供水管理现代化,迅速提升供水安全保障、服务保障。 (二)多渠道筹集资金,保障工程有序推进。 一是对上争取政府资金补助。从省市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中补助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农业农村发展部分指标中统筹资金用于该项目建设。 二是银行贷款融资。目前我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以形成部分实物资产,建议注入有关项目实物资产,成立“一干渠水务有限公司”。利用国家有关政策,以项目资产抵押,从政策性银行或商业银行贷款融资。部分工程欠款作为一干渠水务公司的负债,通过调整水价增加收益,逐步消化工程欠款。 三是继续发行政府债券。目前项目发债的资料基本齐全,需摸清政府债券项目未审批的原因,继续协调债券发行有关部门,争取列入下一批政府债券项目。 四是项目合并实施:将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中一干渠水厂和联通管道部分,列入淄博市三河相通两库相连引蓄水治理工程项目,作为一个整体项目,协调使用该项目资金。五是对在上年度该供水工程水费进行预留,作为农村公共供水工程维修资金,专门用于农村供水工程管网维修。 (三)进行供水价格调整。据了解,我区水价自2002年一直没有调整,但人工、电费等持续上涨,供水电价已经上涨了十几次,由0.49元/度,上涨到0.61元/度,人力成本也上涨了几倍。水价难以覆盖供水成本,供水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制约了企业发展。另外,水价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步,过低的水价不利于引导全社会的节水意识、调控水资源利用。建议针对供水价格进行论证、听证,合理上调。 (四)完善配套政策。针对农村安全提升工程,为保障农村供水公司化管理模式的推进,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给予财政补贴,保障资金投入,确保正常供水管理、设施维护和服务运营。同时,针对户表改造和抄表到户问题,建议出台支持政策,由政府、企业、居民分担改造费用,明确权利义务,加快推进管理到户,满足用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