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应急管理局
标题: 淄川区应急管理局2025年建议提案办理总体情况
索引号: 11370302MB28576816/2025-5533376 文号:
发文日期: 2025-08-05 发布机构: 淄川区应急管理局

淄川区应急管理局2025年建议提案办理总体情况

发布日期:2025-08-05
  • 字号:
  • |
  • 打印

2025年我局共收到政协提案2件,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件:

提案人:孙敏陈军

提案标题:关于加快推进我区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管理的建议的提案(2023058号)

提案内容: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2019年以来随着疫情、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社区、学校、矿场等场景事故频发,让我们意识到了这些封闭场景的应急物资保障的重要性,一些“想不到、管得少”的重点领域风险逐渐凸显引发新问题,形成新隐患。为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安全应急防护人防、物防、技防指示数神,中国地震局等四部委在2022年联合开展了“地震科普、协手同行”主题活动,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2024年联合发文《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的通知(工信部联安全[2023]166号文)明确提出:到2025年“安全应急装备规模、产品质量、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对防灾减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在工信部相关部门的授权下“数字应急产业(山东)运营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省运管中心)在2024年4月成立并要求辖内各区县设立运管中心,全力推进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各项工作。一是统筹谋划,及早做好物资供应准备。积极对接省运管中心及设备供应等单位,及早谋划辖区内六大场景(社区、景区、乡村、企业、校园、家庭)的平台建设、人员培训和设备布放的可操作性,理顺各层级关系和责任,据实申报应急抢险物资、医疗物资、生活物资(自愿)及智能屏幕、手环等应急物品,扎实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开展科普宣传培训,健全应急防护体系。围绕六大场景特别是中小学师生和社区居民,依托工信部国合中心“数字应急安全平台”,借鉴其它县市先进经验,组织开展“数字应急文化宣传员”的培训,防震减灾避险和自(互)救知识的科普,全面开展应急知识宣贯,物理服务站部署,应急物资的储备发放,有效健全应急防护工作体系,夯实应急物资保障基础。三是畅通物流渠道,促进应急物资产业发展。按照“平急两用,服务应急保供”原则,引导建立区域化物流保供仓储基地,突出物流枢纽的集散地和整合中心的作用,汇聚各类运输方式并形成物流网络,促进商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畅通,增加税收并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助推数字应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四是健全物资供应网络,提高应急保供能力。通过建立数字应急物资保供基地,为学校和社区等场所分别建立应急服务站、应急前置仓和应急物资柜,建立网格员培训体系和物资保供供应链体系,最大限度释放平急两用和服务应急保供效能,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学校师生和社区的防震、减灾、救灾意识和能力。

办理情况: 

一、科学编制规划,统筹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

为加强全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提高应对处置重大突发 事件能力和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编制《淄川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2022—2030年)》,以补短板强弱项为导向、以理顺体制机制为保障、以整合优化职能为支撑,对我区应急物资储备现状进行分析,明确应急物资储备职能部门,建立健全分级响应协同保障机制,完善区级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体制。明确区、镇街分级储备事权,区、镇街根据应对处置突发事件所需,按照分级负责、相互协同的原则,结合历年突发事件发生频次、影响范围及地区特点等,分别确定应急物资储备重点,储备符合区域突发事件特点的应急物资。各行业部门按职责承担应急物资储备任务,科学确定各类应急物资的储备规模和方式。

二、组织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活动

依托全国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一系列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日线下集中宣传活动通过设置展板、悬挂条幅、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宣传科普防灾减灾知识;组织开展防灾减灾进校园”“防灾减灾进社区”活动,组织学校师生、社区有关工作人员及群众参加防震逃生演练和消防器材操作技能培训;同时深入集市、社区,宣贯社区应急物资配备指南、防灾减灾知识。通过形式多、范围广的防灾避险和自(互)救知识科普以及应急知识宣贯,增强了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安全意识自救互救能力

三、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活动

组织参加2023年山东省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暨第七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山东赛区选拔赛,做好防震减灾讲解大赛选拔推荐工作,共推荐7名参选市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2人获得市级二等奖,4人获得优秀奖。联合区教体局、区科协组织开展淄川区防震减灾安全教育手抄报大赛评选,共评选出一等奖56份,二等奖110份,三等奖216份,优秀组织奖15个,优秀指导老师50名,并选定30份作品上报市应急局参选市防震减灾手抄报大赛,3人获市一等奖,6人获市二等奖,12人获市三等奖,9人获市优秀奖,我局获市级优秀组织奖,1人获得省级优秀奖。区实验小学松龄路分校韩守敏老师被省地震局命名为第四批省防震减灾科学传播师评定,张伟昌老师作为第一批传播师通过省地震局评估。申报黑旺中心小学省地震科普示范学校,申报淄博城际救援队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联合区教体局推荐11名选手参选市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淄川区应急局获得优秀组织奖,获得三等奖3人,获得优秀奖7人。65923名师生参与“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活动,开展主题班会1430班次。做好防震减灾讲解大赛选拔推荐工作,共推荐7名参选市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联合区教体局组织“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活动。134所学校、66514名师生观看首场活动,开展主题班会1847班次。

 

第二件: 

提案人:孙建红

提案标题:关于减少农村特殊人群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升级一氧化碳报警装置的建议的提案(2023091号)

提案内容: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冬季取暖安全,多部委出台系列政策推动一氧化碳报警器安装。如应急管理部发布《关于加强冬季取暖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大对困难群体取暖安全保障力度,鼓励安装报警器。但目前我区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仅有报警功能,功能单一。尤其是农村低保户、困难群众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居住条件往往更为简陋,取暖设施更为陈旧,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手段,无力自行改善取暖安全条件,成为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人群。虽然已经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但深夜面临中毒风险时即使报警特殊人员有可能听不到或者听到时意识清醒但已无法行动,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隐患。保障这部分群体的生命安全,不仅关系到个体家庭的幸福,更是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体现,是乡村振兴战略中 “保障和改善民生” 的重要内容。 为农村低保户、困难群众安装新型智能联锁一氧化碳报警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从源头上降低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发生率、保障困难群众生命安全的关键举措。为了进一步提高特殊人群应对一氧化碳中毒防范能力,建议升级安装一氧化碳智能联锁换气扇报警装置。当一氧化碳浓度超过设定的安全值时,一氧化碳报警器不仅会发出报警信号,并联动风扇启动,以排除多余的一氧化碳气体。

办理情况: 

一、全区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情况

我局认真履行区政府安委会办公室职责,高度重视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多措并举扎实落实各项防范措施,2019年以来全区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成效显著。

(一)全面摸排,提前谋划防范工作。每年取暖季前召开专题会议,印发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方案,明确职责、细化措施,突出使用煤炉、生物质炉、柴草、木炭等取暖的非集中采暖户以及使用燃气、木炭、煤炉的餐饮饭店、沿街商铺、建筑民工宿舍、企业保安室等易发生中毒的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全面开展摸底排查,部署防范工作。

(二)安装报警器,加强检查宣传工作。充分发挥镇办、村居、网格作用,责任到人,走村入户帮助老百姓安装报警器、更换电池,发放明白纸,宣传防范措施,查找问题隐患2024年取暖季以来,全区通过入户走访查改问题14000余条,发放明白纸9万余份,先后投入近40万余元采购报警器、电池等物资。

(三)重点帮扶,加强督导预警工作。对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特别是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村居包户到人,多频次关怀帮扶。针对大风寒潮降雪等极端天气其他地区中毒案例,多次印发提醒、警示函,针对性开展入户检查。区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各镇办均成立督查组,不定期分片入户走访,持续加大督导力度。

二、下一步工作

近年来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存在部分群众安全意识不强等问题,下一步我局将认真履行区安委会办公室综合协调职能,协同各镇办以及住建、农业农村等部门,协力推进一氧化碳中毒防范工作,对特殊人群省级一氧化碳报警装置,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确保人民群众温暖安全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