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标题: 淄博市淄川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索引号: 11370302004216175N/2024-5492343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12-09 发布机构: 淄川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淄博市淄川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发布日期:2024-12-09
  • 字号:
  • |
  • 打印

今年以来,区住建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法治建设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区委工作要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依法履行政府职能,切实提高依法行政管理水平。现将2024年度法治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进法治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一是行政权力事项统一工作加快推进。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立改废释以及机构职能调整等情况,认真履行权责清单实施主体职能,对本部门权责清单认领情况进行全面梳理自查,积极做好本层级本部门调整权责清单事项的认领、审核、发布工作。二是住建领域营商环境改革加码升级。积极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排查清理和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问题自查自纠,通过合并审批事项、转变管理等方式,进一步精简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提升审批服务质效。

(二)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一是深入推进住建“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制定住建系统监管事项实施清单,开展勘察设计、工程质量安全、房地产等各行业企业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并将抽查结果全部录入系统平台。二是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对拟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严格履行公开征求意见、公平竞争审查、合法性审核等程序,全面杜绝出现违法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义务的情况。三是优化执法效能,落实监管责任,规范行政处罚案件移交流程。通过不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参加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不断提高执法人员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

(三)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是积极推进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工作中,主动出示执法证,告知执法事由和依据以及权利义务等内容。二是全面推行房屋市政工程事前联合交底制度,将各类易发、高发、多发的负面行为事前交底主动告知、事中事后严格监督执法进行闭环,有效健全“市场主体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多维共治工作格局。三是坚持执法检查与普法宣传相结合,将普法宣传教育渗透到执法的全过程,以文明执法促进深度普法,以深度普法倒逼文明执法。坚持日常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在住建领域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强化理论武装和组织保障。始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引领全局法治建设的思想旗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将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将法治建设和重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

(二)坚持一把手负总责。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严格依法依规决策。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领导作用,接受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全面完成法治建设实地督查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防范和化解政府法律风险,增强我局法制力量,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重大决策、重点工作、重要事项中的参谋助手作用,较好地完成了法治建设的各项任务。

(三)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充分利用国家安全教育日、安全生产月、节能宣传周、“12.4”宪法宣传周等重要节点,借助展板、条幅、微信等方式,向单位干部职工和社会广泛宣传各类法律法规,营造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

三、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2024年,我局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局法治政府的建设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在执法规范化建设方面,执法规范化程度不高,行政执法人员法治业务能力不够强,从而导致在日常行政执法过程中规范执法还存在一定差距。二是法学专业人才较少,导致在政策研究方面与新形势下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工作需求,与法治建设的总体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四、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1.强化理论武装,加强组织领导。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抓好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

2.持续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住建领域重点执法检查,强化房地产市场、建筑市场和工程建设全周期质量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扎实推进住建领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

3.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及时更新行政执法队伍,加大重点法律法规学习,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依法履职能力。

4.持续强化矛盾纠纷化解。紧紧围绕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房地产工程建设领域矛盾突发等热点难点问题,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矛盾。进一步完善行政调解工作机制和信访接待制度,积极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引导群众理性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