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决村民小组长难留人的建议”提案的答复
政协第十三届淄川区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20230104
建议人: 曾宪锋
主办单位: 淄川区民政局
答复时间: 2023-04-03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关于解决村民小组长难留人的建议提案的答复

 

曾宪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村民小组长难留人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村民小组长是中国农村最小的“村官”,是社会管理的神经末梢。加强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推动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好一支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村民小组长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一、村民小组长岗位重要,不可忽缺

村民小组长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最前沿的基点、最贴近的纽带。长期以来这个岗位在中国农村的社会管理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时下有的人说,现在的村民小组长没权没钱没事,已经名存实亡没用了。因为类似这样一些思想偏颇的存在,必然会影响政权组织对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的重视。事实上,只要谁真正走进村子熟悉村务,真正贴近农民了解农情。谁都会感受到,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营方式的转变,村民小组长的责任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所要求发挥的作用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

二、我区村民小组长队伍现状

我区现有391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都有相应的村民小组,这些村民小组的组长人选总体素质是好的,履行职责和工作运行情况整体上是健康的,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少数人选来路不正。时下就存在“争着当、不愿当”两种相反性情况。所谓“争着当”,主要发生了城乡、镇村结合部的村民小组,这些小组与新型城镇化紧密联系,一般都集体经济厚实,土地征用密集,村民依靠性事务频繁,这使得有些人感到当这样村组的小组长“有权有脸又有利”。因此,有些这样的村民小组,就引发了“选举大战”。所谓“不愿当”,主要发生在那些居住零散,人口不多,经济薄弱,环境落后的村民小组,这样的村组几乎人人躲着当小组长。二是不少人选能力不足。一方面是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迅猛推进,农村外出务工、离土创业的人员增多,青壮年安心务农的人员减少,选择优秀村民当组长的空间缩小。另方面是现时的村民小组长政治和经济两个收益双重偏低,有人认为没有什么当头,使得有能力的不愿当组长,愿意当的又缺乏能力。三是政治经济待遇不高。目前我区村民小组长政治上缺少一些激励措施,尚没有经济补贴待遇,难以调动工作积极性。

三、关于今后加强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严格选任标准,优化队伍结构。一是严格选配标准。在选拔标准上注重参照“年轻化、知识化、技能化”标准,切实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青年骨干充实到村民小组长的队伍中来,提高村民小组长队伍中党员和妇女所占比例,切实改善和优化结构,使其充满生机与活力;二是要健全任期轮换制度,小组长的任期应当与村委会的任期同步,在村委会换届后应进行改选。要重视村民小组长的培养工作,打破传统宗族影响,积极探索从村民小组长中培养选拔村级干部的用人机制,及时交任务,压担子,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健全保障机制,激发内在动力。一是要注重精神激励。镇、村每年可进行评比活动,表彰一批优秀村民小组长,树立先进典型。通过各种宣传媒体或相关会议,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以点带面,增强整个队伍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表彰先进,激励后进,树立正气,推动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向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二是要加强政治关爱。建立“把党员推选为村民小组长、把村民小组长培养成党员或村干部”的机制,把那些比较优秀的村民小组长作为村级后备干部来加以重点培养,从而有效地激发村民组长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一种相互竞争、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三是探索落实经济报酬。下一步,积极探索实行村民小组长经济报酬,可由基本报酬和考核报酬两部分组成。考核报酬办法由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制定,并负责考核结算。在以后工作中,逐步探索推进。

(三)健全相关制度,强化日常管理。一是建立教育培训制度。要将村民小组长培训列入镇村干部培训工作规划,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远程教育网络等资源,突出农村政策、法律法规、科学技术、村组工作方式方法,着力提高村民小组长的技术水平和致富能力;二是建立考评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村民小组长年度考评办法,作为绩效补贴发放和表彰奖励等的重要依据;三是建立联系帮带制度。各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村“两委”成员分别联系2-5个村民小组长,通过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活动,加强与村民小组长的联系沟通,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积极指导和支持他们开展工作。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予以监督和指导。 

 

 淄川区民政局

  2023年4月3日

村民小组长协助村委会工作,是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重要基础和后备力量,他们要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很多工作都是他们在做,加强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推动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当前村级新一届班子选举完成,但小组长职务在人选、质量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令人担忧。一是村民小组长的确定方式存在不规范情况。小组长的产生应有本小组的村民通过投票等形式推选产生,实际推选过程中存在本小组成员参与达不到人数规定要求情况。目前我区部分村选出来的人选还存在争着当和不愿当两种相反的情况,但更多是不愿当。所谓“争着当”,主要出现在村内有一些项目建设、村集体经济好的村,当上小组长可能或多或少得到一些利益,同时也存在为了脸面争着当的情形。所谓“不愿当”,主要表现为认为任务量大、不想得罪人、占用时间减少自身经济收入等情况,即便被村民公认,但也会万般推辞,最后出现小组长空缺或随便找一个票数低、能力一般的人选。二是小组长人选质量不高。以淄川区东部山区为例,年轻、有能力、致富带头人、大学毕业生等能人都选择外出就业,空巢、孤寡留守等情况凸显,也导致组长人选质量欠缺。同时留村人员学历基本是初中及以下,对村内经济社会的发展没有思路,缺乏发展“底气”,就无法避免的出现“有能力的不愿当,愿意当的缺能力”现象。村民小组长虽然不是正式的国家干部,但他们是党和政府打通与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直接人,认真负责的小组长,会极大的促进村内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村民小组长难留人的现状亟待解决。